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云南丽江古城考察时指出,“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目前,云南已发展成为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普洱。普洱地处咖啡种植黄金地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
云南思茅产业园区作为省级咖啡特色优势产业园区,打造出全省最具规模的咖啡产业集群和外贸转型基地。2024年,园区咖啡进出口额实现6.05亿元,同比增长434%。从全国咖啡出口情况看,园区咖啡出口量为全省、全市第一,累计实现出口量2万吨,同比增长373.3%,总量占全国的32%、全省的61.5%、全市的97%。2023至2024年产季,园区约3万吨左右咖啡产品销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占园区咖啡产量近60%。
政策“组合拳”有效提振发展信心


2022年,云南省出台“咖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云南咖啡走精品化、精深加工之路。同年普洱市以精品优质咖啡生产为目标,制定《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基地、良种、管理、采摘、初加工等环节入手,聚焦问题、补齐短板。三年来,思茅产业园区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全力培育咖啡产业发展,积极延伸产业链,发挥咖啡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吸引重点外资、本地咖啡企业集聚,着力建设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区中园”。
“腾笼换鸟”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指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用好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盘活存量土地等政策,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管好资产和调整负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三年来,园区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突破口,加快推动“腾笼换鸟”加“二次招商”,加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先后引进了上海灿顺咖啡、金客隆咖啡、恒楚咖啡、乌金咖啡等企业,盘活闲置企业131亩土地,培育3户企业培育为规上工业企业,新增产值超2亿元。新增咖啡加工产能3万吨、精深加工产能0.5万吨,园区咖啡加工设计产能超11万吨,精深加工设计产能2.3万吨,实现了以旧巢引新凤,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


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实现新突破
聚焦咖啡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通过招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出从咖啡脱壳、烘焙、研磨到浓缩、冷萃、冻干加工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具备打造全国最大的咖啡加工园区发展潜力。2024年,园区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户、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1户,丰庄千吨咖啡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当年产值突破亿元。云南恒楚咖啡千吨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见效,当年实现新建达规。咖啡产业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8户,占全市比重90%。咖啡“四上”企业累计24户,三年年均增长47.41%。完成营业收入24.36亿元,三年年均增长9.25%。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08亿元,三年年均增长40.03%。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发展
建立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库,引导企业创建科技创新平台,结合“挂包帮”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培育指导服务,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畅通专利技术供需渠道,扎实开展精准培育。2024年,指导金树咖啡、治橙咖啡等企业通过专利转让引进普洱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热经所等高校院所“咖啡豆的蜜处理方法”等专利技术,从咖啡鲜果加工技术、设备更新提升、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咖啡产业精深加工领域技术水平提升。三年来,咖啡产业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龙头企业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1户、市级优质中小企业2户、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户,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云南咖啡是代表中国的,给予云南咖啡产业巨大鼓舞和肯定,增强发展信心和底气。在咖啡特色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方向上,园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咖农增收。
供稿 | 经济发展和投资促进局 纪玥伶、白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