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为科创园区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与颠覆提出构建“BOS”框架,围绕商业模式、园区运营、园区服务三大方面进行了总体阐述。本文,我们将基于“BOS”框架,进一步探析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下科创园区如何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同时以上海市北高新园区为案例,整理研究其在商业模式、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经验。
一、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开放式创新生态概念相对于封闭式创新而言,是由切萨布鲁夫(Chesbrough Henry)[1]在其《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范式》(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一书中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理论主要从资源视角强调来自内/外部的知识资源在创新过程中有目的地在企业流入或流出,并重点指出外部资源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结合图一,开放式创新模型分为输入端、过程端、输出端。输入端主要由内/外部技术库(internal/external technology base)构成;过程端主要完成外部技术在企业的内化(external technology insourcing)、内/外部技术的风险评估(internal/external venture handling);输出端主要包括存量市场(our current market)、新兴市场(new market)及跨界市场(other firm’s market)。而开放式创新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与知识,尤其是外部技术作为原始输入,通过对其风险评估,以及外部技术企业内部转化的过程,最终协助企业强化存量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并探索进入跨界市场的“漏斗状”模型。
第四次工业革命模糊了科创园区的物理边界,其业务模式、运营流程及提供服务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知识资源在园区内外部的流动传播,并重构了不同主体、新型创新机构间参与、协同、合作的机制,这些改革、重塑、再造的最终结果就是推动形成了开放式创新系统(如图二所示)。
机构边界开放下的知识、信息、资本快速流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更是实现开放式创新生态的重要前提。传统模式下,科创园区衡量自身创新体系,都以内部已有企业作为“护城河”。而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下,科创园区内外部结构发生重组,创新路径、创新环节、创新主体被解构、重构。有效嫁接内外部资源成为加快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
首先,科创园区通过主动导入第三方运营服务机构,与外部园区、金融投资机构、研发机构形成合作关系,打造“内部+联合+外部”的路径促进知识技术、创新资源的内外流动。例如,外部高校研究团队通过科创园区作为中介进行对接,将科技成果通过作价投资、成果转让等方式转移给园区内部企业,以实现成果产业化。而反过来,园区企业得到市场需求实时反馈,能为科技研究提供实用指导。其次,在开放式生态系统中,创新环节可以通过科创园区内外部机构协作完成。例如英特尔在其处理器产品的基础研究环节,借助其在高校布局的开放性实验室寻求技术创新,并通过战略决策实现外部技术“内部化”。第三,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将外部机构,如独立研究者等新型研发机构,纳入创新主体行列,从源头上增强了科创园区创新的有效性。
二、“BOS”框架下的案例研究
为进一步理解和应用“BOS”框架,礼森智库以上海市北高新园区为案例来具体分析新工业革命如何推动科创园区的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北高新园区成立于1992年,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心城区科技创新元素浓厚、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代表性区域。
(一)“B”(Business)——商业模式
市北高新园区的商业模式转型主要体现在其关键业务、收入来源等方面。从关键业务来看,目前园区形成了“三大主业”,包括产业地产开发运营、产业投资孵化、产业服务集成。在产业投资孵化方面,市北高新园区参与设立上海火山石一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发起“市北高新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同时依托一批集孵化、加速、投资等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功能性平台,持续深化产业投资及培育力度。在产业服务集成方面,公司积极搭建一批包括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应用示范区、上海区块链生态创新中心、5G+8K上海市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创新学院等在内的功能性服务平台,揭牌成立“综合服务中心”、“政企通办公室”,初步形成品牌价值和定向输出。从收入来源看,根据园区运营主体——市北高新集团的下属上市公司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600604)2019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加112.59%。而在“去房地产”趋势下,2016-2019年园区服务相关营业收入占比持续稳定增加,到2019年租赁及其他服务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44.87%,盈利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
(二)“O”(Operation)——园区运营
从组织管理来看,过去科创园区以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或依托高校事业单位设立平台公司等方式成立主体负责科创园区运营。而市北高新园区的管理运营主体为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静安区国资委履行出资责任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下属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600604)和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603881)。集团与旗下企业围绕总体发展战略,各有侧重分工。其中市北高新集团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精品园区综合运营商”,形成“产业地产运营+增值服务运营+产业投资运营+品牌输出运营”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模式。市北高新股份则明确“地产+投资”双轮驱动的经营策略。数据港重点形成以定制化为主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式,在国内IDC数据中心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巩固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结合2019年国发11号文《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进行开放型市场化重组,可以有效破除体制机制梗阻,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尤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下,通过灵活设置组织架构创造新价值机遇是提升园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从智慧园区建设来看,市北高新园区搭建以“大数据+物联网+BIM+GIS”为核心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围绕“智慧安全、智慧环境、智慧交通”三大模块,在园区网格化管理、安防道路监控、电梯专项监控、生态园区环境指数监测、应急指挥系统与综合报警系统以及能耗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整个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此外,依托市区两级大数据中心以及APP服务平台,实现各联办部门业务数据信息实时传递、同步办理,提高企业服务智能化、便利化的程度。
(三)“S”(Service)——园区服务
上篇曾提到工业4.0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供给等方面给科创园区服务带来变革。从服务方式来看,新动能、新技术趋势下市北高新园区运营服务“上云上平台”,即打造“政务云、医疗云、办公云、教育云、金融云”五大在线服务平台,构建“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五个层级产业链。此外,市北高新园区通过打造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涵盖征地动迁、资产管理、招商管理、物业工程设备管理等园区主要业务环节。
从服务供给来看,市北高新园区通过与外部资源合作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园区成长。例如,园区与海通证券、国浩、毕马威等8家知名机构共同组建“市北高新助力科创引培联盟”,挖掘优秀产业投资标的,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投资”体系。例如,园区还与英特尔公司共同成立“市北高新-英特尔联合众创空间”,并由市北高新园区、英特尔、开源加速器(微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运营,三大主体分工明确。市北高新园区配备加速器办公场地,而英特尔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和智能硬件,开源加速器则承担日常运营、项目早期发现培育管理等。
总的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市北高新进入园区3.0阶段,内外部的要素资源共聚正在推动园区形成开放式创新生态。在帮助入驻企业应对行业变化挑战的同时,也通过调整适应其在运作模式、运营流程、园区服务方面纵向、横向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竞争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打破行业、规则、空间束缚,知识资源流转速度加快、趋势愈发复杂多变。而科创园区基于其作为中介载体的本质,需要在商业模式、运营、服务方面更显灵活、柔性,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以帮助内外主体实现资源技术的高效配置和规模效应。
(来源礼森(中国)产园区智库张腾飞)